第(2/3)页 “好吧,教授,那你告诉我如何解释如此遥远又大到可怕的星系?如果按照原本的理论,它们应该存在吗?” “也许是我们对于宇宙年龄推断有错误!这是有可能的。” “你能接受宇宙年龄模型有误差,为什么不能接受光速可变呢?” “因为这无法证明!一个新的星系并不能支撑这个观点!” “当然!这一点我承认,但你需要知道这只是个起点,接下来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!西林学社的软件里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数十个科研任务!” “什么意思?”克瑞蒂尔·马蒂奇下意识的问道。 “在假定光速的确在变化的基础上,基本粒子的质量随之也有微小变化。所以通过高精度质谱仪,观测远古物质,也许就能发现端倪。另外,基本粒子的寿命跟衰变率,也可能受到影响。 比如类似μ子的不稳定粒子衰变过程,是否存在差异?这属于你的专业,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室模拟跟对宇宙射线的观测进行验证!另外还有精细结构常数,宇宙微波背景辐射,原子钟精度测量、深空探测实验…… 西林学社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!我们的会员遍布物理学各个层面,他们都已经收到了任务,说不定许多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!虽然以我们的时间尺度来说,光速的变化可能微不可查,但只要存在就一定能找到证据。” 汉姆·泰勒激昂的回答道。 克瑞蒂尔·马蒂奇深吸了口气,然后敏锐的察觉到了漏洞:“等等,伱说现在光速的变化微不可查?那么按照模型,如果早期宇宙的光速极高,那么才过了130多亿年其变化率必然不可能那么小!” “因为光速的衰减是非线性的!q理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!教授,这就跟我们在通过红移计算星系距离时,如果引入了宇宙膨胀模型,就会发现红移跟距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! 如果按照之前的理论,宇宙膨胀初期跟晚期,红移有着显著的区别。现在,红移值越大,哪怕翻了一倍,距离也只涨了一点点。这不恰好说明在宇宙早期的光速极高,所以光速速度下降明显。过去一段时间之后,光速衰减也开始明显变得缓慢!” 一位诺奖获得者,常青藤大学的博士生导师,被自己的学生怼到哑口无言是种什么体验? 克瑞蒂尔·马蒂奇体验到了。 现有理论下,引入宇宙膨胀系数的共动距离计算公式,他自然很清楚。 理解了这个公式就会发现,随着红移增加,宇宙膨胀速率减小,使得同样的红移增量对距离的影响变小。同理,红移值较小时,哈勃参数的变化显著影响距离;而红移值较大时,哈勃参数趋于稳定,导致距离增加的速率减小。 当然,如果不用现有理论,直接用光速非线性降低的新理论来解释,也是可以的。 他很想说现在这些都还没得到验证,但他的学生告诉他,华夏那边已经开始了这种可能性的研究,甚至发布了许多极为具体的实验室任务。 如果最终实验室结果证明了光速的确是在一直变慢,宇宙从来都没有膨胀,只是光速减慢带给所有人的错觉,星系并没有不停的远离,它们就在那里,距离从未变过…… 那么他前半辈子学习的教科书都是建立在各种错误假设之上的。 所有教科书都要改写,包括相对论在内的各种理论都需要进行修改。光速为什么会发生降低,是否会存在一个最低的极限值,这些将成为这个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。 而这一切的一切,竟然源自于一个华夏少年最初提出的一套数学理论。 连锁反应却让整个物理学界展开一场地震。 是的,光速可变,这不止是对宇宙学有影响,更对微观世界,对物理的一切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。毕竟现代物理学最基础的架构都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基础之上的。 心中的信念大厦一瞬间被推翻,对于克瑞蒂尔·马蒂奇来说,无异于天已经塌了下来。 此时只能跟汉姆·泰勒大眼瞪着小眼,脑子里则是一片混乱,直到旁边的人手机发出一阵音乐声。 “啊,不好意思,我导师的电话。我先去接一下。” “罗伯特教授回消息了?” “是的,那你先去吧。” 第(2/3)页